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学校广大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伟菊:让思政课散发浓郁的“中医药”味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继“3.18”讲话以来指导高校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的又一份新的重要文献。
2016年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结合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学校实际,以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中医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路径,努力培养立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面,注重从中医药经典文献、红色卫生事业发展史、习近平对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中挖掘思政元素,结合教学内容编撰优质案例,为教学提供优质资源供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中医学、中药学等学科优势,以“中医药文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建设为抓手,为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实践支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打造“党建+理论宣讲”品牌,努力将党的最新理论以及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生动实践原汁原味的第一时间进入基层组织、社区和学生头脑做出自己贡献。
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2门思政课入选江西省一流课程、2堂思政课被评为优秀思政课、2人次获得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二等奖1项、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4项、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1人次入选江西省百名优秀思政课教师名单。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恩胜: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遵循,在学校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重视学科和科研工作,不断赋能自己,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在新征程上有新作为。诚然,每门思政课丰富的教学内容为“科研支撑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以自己所教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深入研究、深刻阐释,可以为讲准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思政课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科研支撑教学”也提供了具体的途径。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归纳出教育教学的改革经验,为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确实在思政课建设上有新作为新成效,从而不断提升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主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新生入学的首门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首先,在集体备课中,与教师集体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最新论述,做到备课内容准确、有更新、有深度。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以教育部推荐使用课件为底本,结合“校情”“学情”,依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努力做到用学生听的懂、愿意听的中医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达到用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目标。最后,通过“三级听课”制度督查,检验集体备课和课程讲授的效果,同时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反馈到下一次集体备课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听课等方法,形成全体教师动员参与、全过程教学实时监控、全面促进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的局面,最终达到深入贯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目标,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新指示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联度,尤其突出革命文化部分,加强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融入。在课程教学研究中我们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即中医药文化元素进入教学内容,注重突出革命文化内容,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创造的,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突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内涵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创新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近年来,纲要教研室有一人次获江西省百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江西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两人次获得赣粤桂滇琼五省(区)教学比赛一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标兵”,教学改革创新多次获得校级学成果奖。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育人实效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用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中医药语言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教学改革方面,积极开展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通过挖掘问题、构建专题,聚焦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困惑点兴趣点、社会热点焦点等方面的“问题清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设立问题式专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结合我校中医药特色,在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思想与中医的元气论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系统观与中医的整体观相结合,把量变质变规律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相结合等等。通过恰当使用精心打磨的中医药案例,有效阐释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此外,教研室还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在校内举行马克思主义主题演讲比赛、马克思主义知识竞赛,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大学生讲思政课”和社团活动,在校外开展“一线课堂”等活动。
近几年来,教研室8人次在江西省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5人次荣获学校中医药案例编撰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6项省厅级教育教改类课题获立项,出版论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不断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2024年5月11日举行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发展指明了方向。教研室全体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号召,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
教研室坚持“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体系。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教研室深入挖掘中医药相关案例和素材,编撰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课程教学案例,形成了独特的“江中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教研室紧密结合时情、世情、国情、校情,凝练社会关注和学生关心的话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活动。通过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大课堂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研室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团队建设方面,教研室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为目标,加强内涵式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团队和个人的能力水平。近年来,教研室共获得省级各类课题、厅级课题立项2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同时,教研室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研室全体教师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最新指示为指导,乐教善教、潜心育人,为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研室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负责人: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我们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最关键课程,要致力于提升教育实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首先,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专业特色,讲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医药味道”,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我们始终坚持问题链教学法,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实现教育任务;最后,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领悟,学会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中医药实践。通过不断努力,本课程最终被评为江西省线下一流课程,江西省最美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备受鼓舞满怀信心,将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为思政课建设塑造新形象提供新动力。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与学校其它思政课不同,“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的时间跨度大,是唯一一门贯穿本科教学所有学期的思政课。为了推动大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了“专题与专课互补、理论加实践耦合”闭环型思政课,初步实现了大学生真心喜欢并终身受益的目标。其中,专题与专课互补,确保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理论加实践耦合,提升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解决碰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全过程考核与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实现了课程学习教学的闭环管理。下一步,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的相关要求,总结经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用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中医药语言讲中国故事”,力争形成江中医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切实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关键课程作用。
供稿:钟美玲
编辑:鄢文强
审核:胡伟菊